歡迎來到山西焦煤官網    
  • 收藏本站 網站地圖▼ 企業郵箱▼
解決問題的前提是認識問題——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發布時間: 2022-10-21 14:51:55     作者:魏晉東      來源:山西焦煤網      點擊次數:

“想象在一個很小的星球上只住著三個人:你和其他兩個人。那兩個人的身高比你高一倍還多,所有的事情你都得完完全全依賴他們,不光是吃喝,你的情感需求都得靠他們來滿足。他們通常都對你很好,你也用愛來回應他們。但有些時候,他們會對你生氣,這讓你感到害怕和不快。他們是那么高大有力,所以你感到很無助。你怎么看這個故事?”

這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中的原文。讀到這里時,我心底突然涌出一種恐慌:這樣的無助,無時無刻不伴隨著孩子。

一直以來,我都有種想法:人性本惡。這種惡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壞人,而是基于本能形成的利己而不利他的行為。這種本能包括馬斯洛需求理論的生理層,也包括弗洛伊德說的性本能、攻擊本能。在后天的學習中,人們學會了去分享、去愛、去包容等一系列利他行為。因此,我一直認同弗洛伊德所提出的“行為的動機源于強大的內在驅力和沖動”,并在一定程度上認為很多時候行為是內心想法的具象化。

內心決定行為,那么,什么決定內心?我認為與先天和后天有關,也就是幼年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后天有意識的鍛煉學習。

幼年時期是最讓人難以把握的。

具體到孩子培養上:一味放縱他的天性,可能養成自私、妄為等性格;過度約束,又可能帶來膽小、自卑等問題。而很多書上的做法,也都是一家之言,各有各的道理。

這本書的這一段文字,給我帶來了全新的視角。我從來沒有站在孩子角度去看這個世界,看自己的父母。我們如果可以站在這一角度去審視自己的成長環境,對于了解自身性格就有了一條捷徑,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改進自己、成就自己。

書中提到了自我狀態的三位一體,即兒童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父母自我狀態,三者無分高下。具體的表現是:

兒童自我狀態時,我們會表現出來兒童基本情感要素:快樂、悲傷、恐懼、憤怒以及應對周遭環境形成的行為等等,看上去像一個孩子。

父母自我狀態時,我們會把從父母那里學到的所有價值觀、評判標準表達出來,用他們的口吻、語氣來判斷衡量事務,看上去像自己的爸爸或者媽媽。

成人自我狀態時,我們會用自己的所學所思所想,理性地去分析、看待事情。與兒童、父母自我狀態不同,成人自我狀態下,人能夠客觀地去分析自己、評估自己,才能夠成長和提高。因為在兒童和父母兩種狀態下,人更傾向于本能或者潛意識,對行為背后的成因并不了解或者了解得并不透徹,只不過“習慣性地”“不由自主地”運用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而已。但是,成人自我狀態,是后天通過努力形成的,更像是真實的自己,也更容易站在客觀的角度去審視行為背后的原因以及自我提升的渠道、角度、方式、方法等。

書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理論,那就是人生坐標。這是基于自己和世界聯系的認知,簡單來說就是“我好不好?你好不好?”

兩個問題的答案,共有4種不同的組合,即我好你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不好。這樣形成了坐標的四個象限。

其中,“我好你好”是第一象限,肯定所有的結果就是和合共生的,與“以客戶為中心”類似;“我好你不好”是第二象限,肯定自己否定別人,帶來的就是對他人的控制、指責,甚至是謾罵、毆打,最極端的就是謀殺;“我不好你不好”是第三象限,雙重否定,帶來的是極度不認可,可能帶來毀滅性的行動;“我不好你好”是第四象限,不斷自我否定和不認可,最明顯的就是不自信,極端表現就是自殺。

這本書好評如潮,用童話的形式,把很多知識用主人公的行為、對話闡述出來,通俗易懂,又耐人尋味。希望閱讀過原著的每個人,都可以更清楚地認知自己的內心,認識自己。

(作者單位:集團公司新聞中心)

責任編輯:蘭潔

版權聲明   |   隱私與安全   |   常見問題解答   |   咨詢 地址:中國·山西·太原新晉祠路一段1號 ICP備案序號:晉ICP備05008009號-3

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晉公網安備 14010902000081號

9277在线观看免费播放,朋友的丰满人妻hd中文,玩弄少妇秘书人妻系列,国产高清japanese国产